山大baba,science的翻译成科学是不是误导了很多人?比如社会科学,社会怎么能算科学呢?
答:何止,celebration庆祝也是,为什么各种节日庆典会觉得落寞,甚至孤独,不应该啊,因为词源celeber本指一起参与宗教活动而欣喜的一群人,这是庆典的源起,没了信仰没了同信人群,一帮俗人在一起哪能开心。
相关内容
Baba,那无纺布的呢……
答:要是翻译成塑料胶布消费者就不想买了......笑。
哈哈,街溜子还有亲和力这个意想不到的优点啊。
答:翻译成嬉皮士,瞬间高大时尚起来,笑。
阿凡达看成了阿凡提😂
答:阿凡提翻译成汉语是首长或尊者的意思,闹了半天发现故事原来是领导自驾毛驴微服私访记......
师父,流感大家都不注意了,唉。
答:还是中文翻译的问题,Influenza翻译成流感,老百姓以为是流行性感冒,觉得无所谓,要是翻译成致命流行性病毒,老百姓就不会如此大意了。
在看漫威超级英雄,有啥我们不知道的吗?
答:那个人人争抢的能量方块,cube,立方体要是翻译成中东语言,就是克尔白,绿教徒朝拜的麦加天房,还有书籍天房夜谭......
Baba好。感冒与流行性感冒英文差距这么大,为啥都翻译成感冒啊?🧎🏻♀️
答:难道要翻译成瘟疫吗,年年瘟疫不断?这......老百姓该怎么想,还是感冒吧,笑。
古代外国人多吗?汉人起名有国际化的名字吗?
答:安禄山是汉名,要是翻译成安德森......霍去病,Hopkins,霍普金斯,是不是就有点感觉了,笑,人类历史剧本里的蛛丝马迹。
it is the last day of 2017. i want to drink champagne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new life and my freedom.
答:chúc mừng năm mới 在芹苴,在渡船上沿河飘着,飘着飘着就跨年了,笑。
之前看过未删减的一千零一夜。。。
答:仔细想想未经作者授权的删减就是造假啊,就如毕业论文,翻译成其他文字时删去一些,然后继续署同样的名字,这不明显是马扁......从小读的东西也是西贝货。
师父,既然已经是唯一真神了,为啥世间还有那么多神,比如死神,是不是应该算做鬼
答:还是得叫神的,显得正经。比如电影死神来了,要是给翻译成死鬼来了的话......这是要和金瓶梅抢票房啊,笑。
师尊,你一定要好好的,我们也要好好的^_^
答:男女之间一说这话,表示感情已经发展到晚期,介于咽气蹬腿与电击抢救之间,中心思想翻译成白话就是咱俩各过各的,你可别再骚扰我了啊......笑。
听说以前西藏是农奴制,很苦吗?
答:翻译成庄园制更符合历史,与美洲那种不同,藏区庄园的农奴是可以拥有家庭和土地财产的,只是耕种时节要优先耕种庄园主的公田,之后才能耕种自己的私田,私田的产出归自己所有,也允许积累财富。
我观察了一下佛经为啥多是唐代翻译过来的啊,到宋代就很少了。
答:宋代儒教当权,佛经翻译被严格审查,怛特罗教派,早期的密宗,其男女双修不合儒教价值观,宋代严禁翻译成中文。古华夏是开放的,国外方尖碑,古华夏是圆柱,象征男性生育力,外部的华表,内部宫殿的圆柱,都是早期生育力崇拜的元素。
感恩baba,可以讲讲西藏农奴吗,他们真的开心翻身把歌唱吗?
答:藏文里的མི་སེར,翻译成农奴,是不准确的,但是这种翻译,已经无关乎准确与否了,是有政治用意的......མི་སེར有能力纳税,མི་སེར还有迁徙自由,མི་སེར生活在没有死刑的环境里,因为在1896年藏地就废除了死刑了......
看到关于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解释,说这确实是骗人的,“苦海”既然无边,即便有“岸”,你也游不上去呀!这是真的吗?
答: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大体上是这个意思:“老公,别打网络游戏了,饭在锅里,我在床上......”
baba,古代的夜晚有夜景吗?
答:外语单词为啥会翻译成荧光灯,说明老百姓普遍知道啥叫荧光,修路的时候会用到萤石,天黑后道路自然荧光,再搭配张灯结彩,夜里流光溢彩,后来萤石被老百姓挖走了,发着光彩的道路随古建筑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听英语总是第一遍听不清的话,很多会的单词斗听不清,是大脑废了吗?
答:这就是被教废了成果啊,听到一句话后先颅内拆分,拆成一个个单词,然后颅内翻译,没有生词都明白,再颅内检索固定搭配,如果没有,再颅内组装,翻译成中文,学一辈子终成英文拆装工了.......
只在影视作品看到后两个,当时还查询过lord该怎么用,如果翻译成阁下在国内也不是一般人能冠上的。
答:港英的太平绅士,就是十六世纪时效法中国,绅士不拿薪酬,可巡检狱讼监督执法,出具的签名文件具有公证效力,现在出国绅士签名的翻译件比公证处更受信任,一般在名字后加JP的就是太平绅士。
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这句话在世俗中通常被理解为人之患在于为人师,而忽略了好为人师解读。很多高考成功者的梦想是回到高校当教授,这种心理大部分源于与同龄人与同阶层人竞争的无力感,恐惧竞争,但从教育批评使唤低阶层低龄人也就是校园学生们中却找到了权威感找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憧憬宁静祥和的校园成为远离纷争的避风塘。古人写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是给知识分子看的,是给老师看的,很多职业或多或少都是与社会实际脱节的,老师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老师有一帮奉自己为权威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老师就是王,看到课堂上小盆友那迷惑不解的表情因自己的三言两语转化成恍然大悟的欣喜,老师是有成就感的,在社会上起码当个实职正处才能享受这种快感,不过万一下属听训时醍醐灌顶的表情不到位或过于夸张,领导也挺觉无趣的,哪有学生们那种真情实意,笑。认清此种心理,老师才能不沉溺于此,傲气才会收敛成为傲骨,为人处世会变得平和圆润,外圆内方,不自觉中师生能平等的交流,促进学术上的有效沟通。现代一些导师在校园里把研究生当廉价劳力使唤,在社会上又抱怨俗人太多,自己因清高而与社会格格不入,而社会人士通常离着很远就能闻到各路博导自带的酸气傲气属性,好像天生高人一等,你不尊重我就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科学。对内极度需要被尊重,恰恰反映了对外交往的无能,殊不知对内越轻慢尊敬自己的人,对外就越无法融入,这个道理几千年前就被阐释过了。先贤讲课不过席地而坐,而学生们却能一辈子誓死追随,学生始为学术而来,终为品行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