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baba,据说中年男人的三大坑就是孩子上国际学校,贷款买豪宅,轻易辞职创业……
答:没多少国际学校,法律上的国际校只许外籍及港澳台,孩子如果是内地身份,上的那叫民办,按揭贷款就二三百万的额度,豪宅至少也得千万羊币,多是全款,目前街上七八成非全职,有全职工作的年轻人不多。
相关内容
收入不算低了啊
答:学费贵,孩子一年学杂费就三四十万打底,本科四年硕士一年,二三百万就没了......
看不懂股市,只明白了去了是给人送钱的。
答:所以天赋很重要,你这随便一句话,老股民得花二三十年二三百万二三任妻子才能悟出来......
baba,帝都国际学校的学生还需要卷吗?
答:国际学校得父母外籍且学生外籍才行,这几年生源不足,只要学生是外籍就行,不要求父母是外籍了,非外籍上的那不叫国际学校,都算民办学校私校。身价几百万的普通帝都白领离国际学校还很远。
后来呢?没发现真相吗?
答:后来发现太君吃了,水果酵素......太君的脑回路与港澳台新马确实不太一样,笑。
临近的新校区改为学生每周上四天课了,我们的还没接到通知,以后带娃难了,考虑暑期回国看看。
答:看欧洲懒汉们工作四天,北美老师校长也不装了,每周少见一天孩子也是挺开心的事,笑。白佬上学比较费家长,各种活动一个月五六次,还都安排在工作日,全职家长每周都在想下周编啥理由跟公司请假...
baba,為什麼那邊男的擇偶困難呀
答:京沪女性也接轨世界了,八零后能响应号召二胎,九零后能响应号召去领证,九五后零零后在京沪的七八成都选择苟着不婚了,生育率断崖式下跌,笑。
那到了海外呢?
答:那等级链也很复杂,旅游签鄙视黑户,学签鄙视旅游签,工签鄙视学签,绿卡鄙视工签,护照鄙视绿卡,持护照公民里帝都和天津在一起玩,然后鄙视阿拉的,阿拉鄙视乡下的...要细分下去港澳台新马华人都能出鄙视链...
Baba,为啥是街溜子😅
答:大家拿全体国民大学生率都七八成了,满城尽是大学生,与亚美丽加的非文盲率相似,亚美利家全国一半人口小学以下的阅读能力,有些地区一半以上都是文盲......
爸爸万安🙇🏻,大家拿战斗力如何?
答:当地人口大学率都快到七八成了,地表巅峰,战斗力显著下降......古代都限制城市化率,维持乡村维持文盲率,一个国家国运的根基,有事嗷嗷喊着往前冲,真敢上前线填命......
较关心杭城保姆纵火案,不知官方会有说法吗?
答:为了保护底层就业,不放开外籍劳工准入,二十多岁4000块一个月能让孩子英文浸沉式学习的全职菲佣小阿姨进不来,不引入竞争淘汰劣质,这种事情以后也少不了,双方都是受害者。
爸爸,为啥现在鼓励大家都买墓地啊,一点不让土葬了,给钱都不行,是觉得活人拔毛拔不到,死人也不放过了
答:华侨外籍华人及港澳身份是可以在老家土葬的,不过这几年已经开始流行把生前有交代不愿火葬的国内老人连人带棺运到亚美利加土葬的,朝阳产业,笑 。
爸爸,是不是古代青楼女子比现在有些女人也要有道德感吧
答:以前东完酒店从业者是每月体检,每天户外跳操,系统学习经络按摩知识及男性解剖学,港澳台新马日韩员工每周发邮件催促能不能发函要求老板派自己去厉害国洽谈业务啊,自上次一别,甚为想念......
baba,经济高负增长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答:经济指标是虚的,人是真的。改开时遍地夜总会ktv,港澳台新马日韩的好男人辞别妻儿远赴大陆吃土,一问都说苦,让回都不回...以人为本,经济指标自然火箭,让人家在大陆住好房子让人家孩子能受国际化教育能过洋节能看烟火,少宣扬仇恨,多宣扬爱。
连下一代都不知道敢不敢目标定帝都。我这一代是完败了……晚安师父,感恩护佑
答:港澳台高丽李家坡是全球生育率垫底的后五名,还有人均发展指数前十名的发达国家也早就不婚了,现在帝都努力三胎的也是生了前两胎的老阿姨在努力为组织尽忠,高质量小年轻早已追求高级趣味不婚不育仙气飘飘了,笑。
baba!我每天都在纠结孩子去哪里上学…想着干脆搬顺义算了!呜呜呜…
答:顺义卷啊,一个破联排别墅都三四千万起了,与阿拉那种孩子是外籍就能入学的低门槛不同,帝都要求家长也要有绿卡才能国际校,入学后发现驻华使节孩子单独一个圈子,这圈子里家长是共济会的再单独组个圈子,平时基本不学习,笑。
baba,白佬新生儿比例为啥这么低了?
答:七八成非裔孩子没有父亲,女友怀孕后男子就离家去播种下一位,拉丁裔早婚,姨妈就来过几年,之后近乎每年怀一个...这样撑起美洲的人口。白佬一夫一妻已实行160年了,靠灯塔吸引新移民顶着呢,扶桑实行100年了,厉害只几十年,出生率弯道抄车中,笑。
baba好,在国内论汽车保值,卡大妈说第二,没谁敢当第一;李家坡街头二田车能占一半以上…日系车在全球都很能打…
答:日系在亚美利加已是现金加价还没有现车需要等的状态,主流车型四缸,高丽见缝插针6缸8缸大排量堆料,还十年十万英里质保,路上七八成都是这两国的车,欧系车逐渐成了富人的大玩具。
西城土地太贵了吧,有的学校就在胡同里
答:九十年代暴富企业家建了很多私校民办校,在不公平竞争中艰难生存,如能持续下去,有捐资助学传统的华夏,本应是世界教育资源最过剩的地区,每个适学儿童都能奔跑在家门口那花园般的校园里。自招自引吧,花钱培养一批骂自己的孩子,企业家索性捐海外吧。
美帝的监狱条件好吗?
答:公民进进出出的影响小,没有身份的华人新移民进去出来后职业生涯就不美了。当然在狱中华人可以见到电影里展现的社会,来美之前以为这里不是金发碧眼的白哥哥就是体格矫健的黑叔叔,一下飞机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新马泰港澳台环绕,但入狱后就黑白分明了,很难看到华裔,突然感觉确实是真出国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