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历史虽然不过百年,但是能知道真相的人毕竟不多。  电影泰坦尼克号热潮已经过去了,还记得镜头里有个姓古根海姆的吗?美国古根海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GALCIT)研究飞行器。20世纪初,55岁的冯卡曼和一个22岁的J(John Whiteside Parsons)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工作,冯卡曼名声很大,就不赘述了,J贡献了火箭固体燃料的制成方法和Jet fuel assisted take off,就是美国大片里常看到的,那种帮助飞机从航母上短距离起飞的助推装置,美国军事技术因为这两个人开始跳跃式发展。  J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且J只有高中文化,J是黑魔法界的重要人物,他侍奉的神叫牧神潘(pan),潘是希腊神话里是最著名的恶魔,好色,拜牧神潘的还有一个人叫弗洛伊德。传说J后来炼成了圣石,长生不老,不过肉体被抹杀了,J是哈利波特电影里伏地魔的原型之一。不说J,列个比较知名的有确切新闻可佐证的,特斯拉,特斯拉是个高调的人,当众宣称自己有特异功能,并表演过用双手托着雷电火球,他制造过球形闪电,是为数不多愿意高调展示自己特异功能的人,重要的是这位神棍发明了交流电,电报(不是马可尼),传真机,遥控器,爱迪生只研究了直流电,日常百姓生活中的交流电传真机还有轻轻按一下遥控器就能看电视,都要拜这位神棍所赐,下次谁再说你是神神叨叨的半仙,如果你觉得愤愤不平,大可以回应说,你用的交流电,遥控器,还有年轻时拍过的加急电报,都是一位自称有特异功能的半仙研究出来的,大笑。特斯拉晚年研究人体瞬移,他认为信号传输和活体生物传输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佛教里面的时间观念比如45亿年还有亿分之一秒是说的什么呢?最近几十年才发现45亿年是铀238的半衰期。无论你是否信佛,只要稍稍想一下,需要用到这种级别的计量单位来阐述的学问,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为了不跑题,再提一句,在冯卡曼和J实验室里,还有一位姓钱的当过学徒。  呵呵 就当故事来看,不用当真。

  @yoco063 2012-10-17 16:52:00  山人,请问每个人是否有注定的要去的地方?比如有的人注定需要离祖成家,是否在家乡就会不顺?我们应该如何知道哪里是真正适合自己安定下来的地方?谢谢山人。   -----------------------------  一些修行人会给有缘人指路,告诉他应该往北走或者往南走,例如待业中的赵匡胤,例如某军被迫放弃地盘进行战略转移渡河中。机会是在运动变化中产生的,天上掉馅饼还需要人从屋子里走出来才能砸到头上呢,笑。如果从术法上来论,根据出生地,常住地 再加一个特殊的地点 这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就能推测出第一桶金所在的位置,以及事业的大小和范围,所以离家越远,这个三角形画的越大,事业做大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自己家门口游手好闲,富不过三代,越来越衰弱,所以富贵人都是把子嗣送到远方,游历之后再回来继承祖业,尽量把三角形画大一点。满清闭关干预臣民这种内在驱动,违天道,迅速衰落。思想也是,了解的越多,思维的广度大,包容性强,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做生意才能做大。这些道理其实不玄,大家不都是说,北上广等大城市机会多嘛,或在大城市可以出人头地,或把大城市的思维理念或者新产业带回老家,或把国外成熟而国内空白的东西引进来当事业做,这些和我说的都是一回事,要是再简单点阐述,就是那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通俗点,树挪死人挪活。

  讲讲大唐年间的历史故事:  圆观,河南洛阳的一位出家僧人,在修佛法之余,喜琴棋,擅经营寺院田产,很富有。  李源,山西人,父亲是正部级的官员,唐中叛乱,父被乱党所杀,李源被俘虏,流落于民间,后被救,万念俱灰,捐家产,到圆观所在寺院常住,虽未出家,但是也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与僧圆观为莫逆之交。  时光如水,三十载岁月匆匆,直到一天,两个人商量着去寻仙药,圆观欲往长安,李源坚持去宜昌,两人为此事争论了数月,圆观坚持不过,遂随李源走水路去宜昌,船沿河行进,见村妇结伴去河岸取水,圆观忽掩面放声大哭,李源惊而问其究竟 圆观答曰 这群妇人中有一位已有多年身孕,迟迟不能临产,就是因为我没有去,如今见面相逢,就不能不去了,只好与君作别了。请君用符助我入胎,死后把我葬在此村后山,我出生三天后你来看我,如果出胎时还能坚持不迷,当会识得君,并对君一笑。此后的第十二年中秋,我们相约在杭州的三生石前再相会吧。  李源此时痛哭流涕,后悔不已,事已至此,来到妇人家,告诉妇人家族此事,妇族人狐疑不止,李源画符,圆观沐浴更衣后坐化,天现彩虹,少顷,妇人临盆,婴儿啼哭而不止,三天后李源前往,婴儿被抱出,遂停止啼哭,对李源欢喜微笑。至此妇人全家相信此事,出资厚葬了僧圆观。李源孤身落寞回到寺院,潜心修行。  十二年后中秋,李源去杭州三生石前相侯,这时一个牧童骑牛经过,李源假言试问:刘兄别来无恙?牧童喜到:李公子真是信义之人,十二年了还没忘这个约定。宿缘未了,所以相见。李公子仕途未尽,你我殊途,就不相留了,等公子仕途终了,自会有相见之期,说着牧童渐行渐远,并吟唱到: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再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潸然泪下不能自已,任由牧童离去。  多年后李源被授左谏议大夫,李源坚持不受,当天于寺中坐化。  沧海桑田,缘定三生。

  泰国修法术比较高层次的叫龙波,低一点的叫阿赞。主流宗教是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但是很多地方的族群是相信黑暗是和光明一样必不可缺的,两者永远共存。东南亚很多地方的人家拜的是修罗等面目狰狞的偶像,在那些地区别人都拜神,如果个别人不拜,那就成了弱势群体,所以在当地很多人拜修罗拜厉鬼,其实更多是为了自保。泰国比较流行降头术,大略是金木水火土五种降头法,可能现在人比较熟悉的就是古曼童了,那属于比较善良和气的。旅游者买来的大多是西贝货,一些制造真货的阿赞,多是用刚引产不超过4个小时的胚胎,用铜棍串上,放在火上烤出油烤成炭,然后进一步施术,这是最温和的制造方法。再进一步的是当场宰杀活着的不满12岁的男童,串起来烤出油,这种过程会视频录制下来,取信于法器的买主。更邪恶的就不说了。所以有时候能生在华夏是一种幸运,以前常见的拍花子,各地都出现过,后来陆续被诛灭,余党也不踏入国内了。真的拍花子的就是用特别的方法拍一下受害人的肩膀,再涂抹上刚才说的那种用特殊方法炼制的x油,配上咒语,受害人就不由自主了。道行低一点的拍天灵盖,成功解救后对智力的损伤也很难恢复,所以12岁以下的小朋友最好不要让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触及天灵盖,这本身对小朋友的健康也不好。小朋友也尽量不要用食指指太阳月亮和星辰以及彩虹,去看流星雨的赏月的直视太阳的小朋友回来得病的不计其数,算是民俗的一些禁忌吧。

  @俺就是蜘蛛侠 31226楼   山人爷爷,我站桩的时候喜欢闭着眼睛,可不可以?恳求解惑,谢谢山人爷爷!  -----------------------------  站桩要睁眼,站桩时嘴角保持微笑,睁眼的动作就算到位了。  练功只有垂帘,没有闭眼这一说,闭眼容易陷入昏沉和幻象。  养生桩对眼睛没什么要求,不过一些讲究实战的把式讲究眼睛要看穿,在把人打穿之前眼睛要做到把人看穿的意向,无坚不摧,瞪别人一眼对方就吓得腿软坐地上,不过目前中国是近视大国,眼睛没用好,笑。你可以看看梅兰芳的照片,他练功刻苦专门练过眼睛,很是传神漂亮妩媚,眼睛仿佛会说话,现存的照片还能得见梅一丝神韵。当时梅出场一次的收入在北京可不止能买一套宅子。算一下大概出场一次的报酬能在北京买二十套宅子吧,来北京去梅宅三教九流都是免费烟酒吃喝。德艺双馨。

  @YICHENG九 30575楼   围棋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积极意义大吗  ----------------------------  围棋是国粹,上位者的必修课。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的两件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  美英的历史短,你大略看一下,国家从建立到没落其实统治者就在操心两件事,统一信仰和开疆扩土。  一个公司老板觉得两件事比较大,一件是如何使员工上下一心,另一件是如何打垮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龙头。  围棋有其军事意义,也思维训练,也能以棋入道。下棋下的好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天生就精于计算的,每一步及其趋势都能推算的很准。另一种是对于因果和陷阱在混沌中有着敏锐直觉的人。学佛学的好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对经典和修持传承有序条条分明步步得证,另一种是没看过佛经但是对客观事物在混沌中有着超人的理解能力,这种人甚至可能连大字都不识的一个,但是就是能给你讲出佛经中的道理。  后一种叫大智若愚模仿不来,只能训练前一种,围棋就是训练前一种的,棋局就是浓缩的人生。  琴棋书画,琴是偏重感性,棋偏重理性和杀伐,书画调理中和养气,琴棋书画不能分家。这里的画指的是工笔重彩画。  如果一辈子只是醉心棋牌苦心研究,而不适当的调节情志,心脏和脑的健康都会出现问题,下棋下吐血晕厥的,打麻将猝死的,数见不鲜。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世人只能窥探一般,说点文学方面的,中国人语言和文字是不统一的,从秦汉到明清中华大地操各种方言的人都有,但是落于纸笔的时候写的就不是大白话,而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古文。  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知道,语言是随社会变迁的,如果把文字和语言统一,那么一百年后的后人就不知道你书里写的是什么。“艾玛,表哥资产其实都上亿了啊”这句话是大白话,50岁以上的人有几个人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的,500年后的人就更云山雾罩的不知道在说啥。  所以中国人很幸福,只要学几年古汉语,就能知道几千年前孔孟说的啥,上根利器也能看得懂几句金刚经道德经,普通人也能时不时的来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几千年前的话,英国人就很郁闷,莎士比亚写的到底是啥,基本上靠猜,圣经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对圣经的解读不同而分裂出来的教派多如牛毛。  中国人很聪明,是唯一一个把文字和语言分开的民族,因为祖宗知道语言是随时代变迁的,什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排头兵,都是特定时代的语言烙印,平时你怎么说怎么orz都没关系,你想orz还是想oh my ladygaga随你便,但是到真正写东西的时候,就用几千年前的文字格式来书写,之乎者也。好处就是你写的东西几千年后虽然大家方言都稀奇古怪了,但是依然有人能看得懂你写的是什么。  现在呢,如果看不懂文言文,就等于站在封存上下五千年典籍的仓库外形单影只,门都进不去,如何传承呢?  五四运动后开始提倡白话文,把文字和语言统一了,一百年还不到,连精英阶层大学生都看不懂祖宗的书籍了,从春秋到明清的典籍,里面有多少宝藏,不知道,因为看不懂文言文。现在再颁个奖,鼓励一下,让精英阶层继续在仓库外站着。人离乡贱,没有根的人,到哪里能被瞧得起呢,那是最容易被欺负也是最好欺负的人。

  @tglzy 2012-10-11 1:30:00  先生!  撇至亲挚爱于千里之外工作,自觉起早贪黑,竭心尽力,左右逢源,却落得领导嫌弃,同事疏远,觉得委屈,请先生赐字。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每天的智慧能有些许增长,每天为周围的人奉献一下自己的爱心慈悲心,哪怕只是奉献一个善意的微笑也好,这样光阴就算没有虚度。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自省无大纰漏即可,如果还要求所有人都喜欢你赞赏你,那岂不是贪图名利。人生在世,唯名利二字最难放,为利所驱的有目共睹,那名呢,有的官升堂问案,无视事实,穷人与富人纠纷,那肯定是富人为富不仁,都不用看卷宗心里就给富人定了罪,以清廉自居,赢得坊间名声,其实老百姓不是仇富,仇的是不公平,官人如不创造公平环境,富人哪里杀的完,即便杀完了,穷人的子孙因为出身成为新兴权贵,富人的子孙成了穷人,此时再出来一个专杀权贵的清官,把穷人的子孙也就是那些新兴权贵再杀了,历史如此循环,杀无止尽。还有的抱着文死谏的心态死谏皇上,天天和皇上唱反调,潜意识里还希望自己因为某个事为民请命死谏皇上后能一头撞死在金銮殿上,殊不知自己这一死倒是成全了自己青史留名,但是却陷君王于不义之地,陷朝野于动荡之中,陷百姓于惊恐迷惘之中。  好好工作,不虚度光阴就好,其他的不用奢求,随缘。

  @后院的牛牛 2012-10-10 21:31:00  山人 为啥........?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不然能被赶到岛上去吗?以前和黄帝有二心,被皇帝从南方放逐到沿海,还不消停,就被赶到东边海岛上去自生自灭了。  至于高句丽,古代史就是一部抵抗汉族侵略的血泪史,近代史是抗击扶桑侵略的悲情史,现代史更悲情,国土被从中间切开,开个会还得六个国家做一起才能拍板,北边时不时出来吸引国际社会的眼球,其实目的就是想和小黑签个条约,把临时停战协定换成条约,让小黑书面保证以后不欺负他,小黑一直假装没听见。  还有回答一下崖山以后无华夏之语,首先从做学问角度来说不能总是引用别人结论性的话语,起码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不能别人说崖山以后无华夏就附和着,要有自己的见地。从事实角度来讲,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宋亡你没经历过,但是20世纪才过去没多久,那时候的方法就是在南洋成立众多由华族实际控制的国家,人口迁移,保存血脉和道统。

  南老顽童是个妙人,有的人不喜其人,认为其无真修,其实这种评价的出发点不论是对还是错,都反映出评价者只局限于一时一地的思考。如果你只认为你的生命不超过百年,死后灰飞烟灭再无来世,那说明是不信来世之人,南小朋友的言论对与错一般不屑于评价。  所以对南小朋友真心赞美或者真心诋毁的,大多是比较热衷于传统文化的人,更多的是下手去实修过的人,拜了师傅后才发现,原来南小朋友的一些观点对指导实修有限。  如果能把思维打开一点,以十辈子为一个计量单位来看,南小朋友所说之语乃金玉良言。所以无论南顽童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单从时间跨度来衡量,能有资格与其坐而论道的人就很少,大都局限于一生一世来看待其言论.唉呀按照南老那么修炼法是要出事的,不对啦应该这么炼 等等 耳畔充斥着这样对南顽童的评价....  民国时期炼外丹那位,所住之处络绎不绝的人登门拜访,询问玄关一窍在哪里,他说:“我不拿指窍送人情,告诉你的话那是让你速死,人都没做好,心都没放正,名利酒色的,还做什么神仙,修到最后也成不了。”   佛门修行人圆寂后会被装在容器里过几年后看是臭的还是香的,从中判断修行高低和以后的去向。南小朋友最怕麻烦,来去自由也不想让你推测其最后的去向,更不想肉身舍利让人膜拜,尘归尘土归土,来去都很洒脱。  扶桑南亚很多和尚死前几年开始拼命锻炼身体减肥,临死前喝盐水,让自己身体脱水,死后不坏,金身供世人瞻仰,名与利啊。  有些言论只是个引子,为你推开了一扇门,是真是假,你要是真感兴趣,就自己走进去看,以百年的时间来看,那言论是无稽之谈,等到你成神成佛之时,那就是你的启蒙老师。  拿金庸来说,人家提前声明写的是小说不是正史,要不是金庸,如今有几个中国人能知道中国还有道教还有佛教,那小说里有义结金兰的友情和道义,有因果报应的善念,70后80后那一代人对佛道的兴趣和敬畏大都是通过金庸的著作和影视剧,在那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父母天天拿一本道德经对孩子念,告诉孩子这经是你的根啊,是精髓啊,是文化传承啊,估计早就被孩子厌弃了,没准还起了抵触心理,传统文化会继续断层。邓大人在见金庸时,亲自给金庸点了一支烟,而有些修行人得了些真传就开始对文人起了轻慢心,失了恭敬心,不应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