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这些天在忙什么?
答:这几天是一年一度的驱魔节,魔鬼呢喃不让其献儿子,百万信众朝魔鬼墙扔石头驱魔......场面挺热闹的,笑。
相关内容
Baba,佛陀不让拜偶像为何后世为了传教忤逆了佛陀
答:很复杂,最近吃面条小品主角不是被冒名发表各种言论了嘛,名气大了就有仿冒价值了,各种妖魔鬼怪就来了,自己不立个偶像,就有人立了,立成啥样子信众就控制不了了,别再给弄个八戒脸,所以早期信众自己立偶像建组织,也有很多迫不得已的苦衷。
老黄牛也只有农忙时才忙几天啊……
答:古人认为这已经很苦了,所以不少朝代都有不杀不吃耕牛的律法...现代人一看耕牛的上班时间,就这......笑。
对,我小时候看到扔到外面的婴儿是不哭的,我还替他们擦拭了眼泪,大人们说是哭累了,不哭了
答:这样做的很少,不少孩子起哄拿石头砸,一边是血肉模糊稀巴烂,一边是喜笑颜开......
我们逐渐把信众顺服神的权柄,傲慢的当成是顺服我们的权柄,我们把信众对神的顺服,无知的当成是对我们的顺服,在百万年之前,我们是信众眼里最虔诚最骄傲的群体,在百万年后的今日,我们依旧是最虔诚最骄傲的群体,说着,在助祭的引领下,祭司们各自都拿出一个金色的小球,举过头顶,光芒闪烁,
以前您墙内的故事好精彩,看不到很可惜。
答:很多连可惜都不知道,如80后的回忆西游记,唐皇游地府这集交代了御弟哥哥为啥被公派出国,由于过于封建迷信没让播,所以电视版也就成了各种打怪名场面的集合,并非在讲一个完整故事,当年小朋友也就是无脑看一个热闹,还觉得挺美,笑。
助祭的心思并未放在司律长的言语上面,大声对在场的众人呼喊,祭司们啊,就是今天,我们祭司阶层全体殉教以开启信仰之心,今天就是殉教之日,此时就是回家之时,曾经的我们,教化信众要顺服神的权柄,信众们做到了吗,他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吗,我们也做到了,但在这百万年的岁月侵蚀里,
师父我是搞房地产的,请问想传世的话,别墅用什么样的墙漆比较好,古人用什么,姑射神宫用什么漆
答:牛奶漆,牛奶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多种香草,由信众用手掌蘸着分多次拍打到墙壁上,不是像现在用刷子滚筒。
山大baba,还有吗?
答:公墓陵园成为遗址后,未来砖家研究后确定了,当年花百万元占大块墓地的是大奴隶主,周围好几万的经济型墓地是仆从,大量奴隶在骨灰墙遗址上,怀疑是批量殉葬的,因为上面写着年代,不少都是同一年下葬的,应该是陪葬坑......
媳妇要进朝看了,真不好吗?
答:业内有云,吃朝看住海看,打死不进昌平县,朝看有肉吃,海看居住条件较好,昌平县的话新人比较遭罪,一般不建议新手去刷经验,连吃几天白菜游泳,新手通常承受不来,背监规头昏脑胀的,头一周哭的稀里哗啦的是必然的,当然期望减肥的除外,笑。
爸爸,为啥现在鼓励大家都买墓地啊,一点不让土葬了,给钱都不行,是觉得活人拔毛拔不到,死人也不放过了
答:华侨外籍华人及港澳身份是可以在老家土葬的,不过这几年已经开始流行把生前有交代不愿火葬的国内老人连人带棺运到亚美利加土葬的,朝阳产业,笑 。
师父,宋代人过的这么闲适,他们哪来的收入支撑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的?
答:瓷器一件百万元,不包邮哦,胡商能夹带出境回国后就发了,高档丝绸不允许出境,老百姓当个代购,买回来穿身上脱下来卖给胡商,二手衣服回去裁一下翻新总不能不让出口吧,还有宋代的速热铁锅,夏天的开水制冰技术......
Baba🙇🏻♀️,朝鲜族老太太年轻那会工资高不高啊,当时没想过在东北留下来吗🙇🏻♀️
答:以前不常听一个词遗孤嘛,自己回老家受罪,但孩子是无辜的,想着把孩子留在东北,赢在人生起跑线上。能让东亚儒教圈信众主动选择骨肉分离的地方,物质富裕程度和文化文明程度,都得是top且没有之一的那种,要不家长哪舍得。
那天在咖啡厅,旁边的一帮中年姐妹们一直在聊朝阳区海淀区学校补课……真的感觉这样的生活就是生而为人对不起了
答:顺义妈妈不屑参与讨论,刚借了邻居家飞机把儿子的高尔夫球教练接回京教学......
大大,儿子在补课一小时300外教,几天了,进步一点点 好烧心
答:胡建辣面滴外籍劳工价格很便宜有没有,帝都数学一小时1500的都约不到。
爸爸,是不是资本家多交点税,在帝都可以尽快有购房资格?
答:每年纳贡几百万,连续几年就可以了,明码实价,有的小地方信众把钱放圣库里,祭司直接没收不给了,笑。
父神baba,后来为啥又不按丁按田产收税了呢?
答:汉人人口一直在百万千万徘徊,大片大片的无人区,朝廷不收人头税,放弃高质量人口策略,生男生女都不收税了,算是鼓励生育,此后人口逐渐过亿了。
那他们活那么久,中间应该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吧,说说那些震撼人心的场面吧。
答:暑假再漫长,暑假作业不还是开学前几天熬夜突击完成的嘛。如今人生虽短,但也有足够长的时间找寻认识信仰,笑。
师父古代妇女没地位吗,男尊女卑?
答:不会没有地位,婚姻财产制度虽然随朝代而变化,但是大体还是遵循门当户对,男有聘礼,女有嫁妆。大部分朝代,嫁妆都是全权由新娘支配的,属于新娘的私产,所以女性婚后即便什么都不做,在财产上夫妻也算是基本对等的关系。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之类的,满清之后国力衰退才流行的市井观念,以前父母都是努力给女儿攒些丰厚嫁妆,让小夫妻的小日子能更美满些,也能让女儿更好的融入婆家的家族,现在国力恢复后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至于那种把嫁女儿的钱拿过来给儿子攒钱盖房娶媳妇的行径,根本不是什么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