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a,那时候洋人为啥喜欢去东北打工?
答:机会多呗,那时候大城市周边的县城都有电话,县城里的少爷小姐们都可以在豪宅里打电话订外卖,下人们饿了也一起订了,后来......
相关内容
小县城有必要考编吗,还是大城市打工?
答:小县城都有关系,谁家还没有几个拐弯抹角当领导的亲戚,需要意思意思才能进去的就没什么意思,能世袭的还可以考虑。物质分配上的缩编是未来,大河无水小河干,笑。
baba,东北国企工人待遇多好呀?🙇🏻♀️
答:那时候可乐撤出了,东北人喝惯了已经离不开了,好在企业建了汽水厂,自己生产,可拿汽水票兑换。娇森撤了,卫生巾卫生棉买不到了,酒楼没了,以前县城人可以打电话叫外卖送披萨,那时候也不行了,可乐卫生巾外卖,生活中这三点影响比较明显,东北人很多生活习惯与关内人开始接轨。
哈哈哈,我以为服务员小姐姐会以身相许啥的,上演一场浪漫的东京恋情故事~
答:东京有hot,很难有love,大城市都差不多......
那苏美尔人建立的国家呢?
答:那时候还没国家的概念,几十个大城市而已,降临在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是首都,人们建立神殿供奉,住几年再降临其他的城市,如此轮流,后来去其他地方了,城市首领之间把离开的责任归咎于彼此,开始征战,征战的结果是产生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
干嘛要挤到一起集中饲养啊
答:老乡们认为大城市就是先进文明,大城市的标志就是高楼大厦,啥时候全住进去了,就城市化完成了,就文明了发达了。
师尊好!刚看Q群里有位山友,用公积金贷款帮亲戚还炒期货的债,贷款了100多万,现在确定亲戚已到处欠债无力偿还,债务可能由她偿还,她没有收入,已办好离婚,准备轻生自杀…她还是想求您给指一条生路
答:大城市送外卖呗,租住村里,一年攒6万,二十年就能还完,古人父债子还两代人呢,这点钱又不多。
师父,小县城无贷款压力,工作也挺安稳,该怎么选择呀……要辞职去一线么~
答:小县城的问题是缺少就业机会,不能世袭的话孩子就业还得往大城市跑,年轻人也少,与新欢看电影,入场时碰见前妻,观影时邻座是前女友,散场时遇见初恋,第二天一脚迈进单位全系统都知道你又又又又又恋爱了...
baba,国内在啥境界呢,咱们修行比国外差很多吗?
答:大城市也没差,女生本科以上英语六级,周末宁可套个瑜伽裤独自跑步,也不和男人一起探讨爱情了......
baba,外国闯红灯的行人应该很少吧?
答:农村很少,扭腰轮蹲等特大城市,还是凑够一堆后有一人牵头闯大家就一起过,如果周围没条子头上没闭路电视的话。
牙出血了咋办?
答:刷刷特价票,电话预约或网上预约大城市口腔医院牙周科,懒和馋一样就行了,总不能又懒又馋吧,笑。
爸爸,傻娃很想您也能打捞一下傻娃那固执的老父亲,老头子倔的很,哎
答:你细想,当年大城市十岁出头的二代们去西北圣地钻窑洞,那时农村是有虱子的,好好的少爷小姐不当,去西北过出家生活,还历经多次残酷清洗。这批人的后代,反倒衣食无忧,拒绝狂热只想理性过日子的市民村民,居然是最惨的一群。
师父,新版红绿灯,让老司机们集体看不懂了,红灯绿灯咋就能同时亮了。。。
答:小县城也有几百个红绿灯,大城市就更多了,肥肉啊,看不懂吗,叫的厉害就再换回来,这一来一回的,大肥肉啊,笑。
老家小县城在抢建方仓了,,
答:大城市的人不了解,小城市就连能接到打印小区出门证任务的复印店都能发财,到底是印了一万张还是一百万张,谁去查谁去数,笑,里面的弯弯绕多了去了。
Baba,那时候东北人为什么会这么多语言,好奇怎么学的😂
答:东北多少使领馆呢,多少洋人来打工,一周下一次馆子,三五年也能日常对话了......
师父,20年前我第一次去大连的时候,坐公交车第一次见到排队,当时挺惊奇的,觉得大城市人素质好高啊,不像我们县城一窝蜂一样去挤上车
答:素质不一定就比县城高,不排队的早已告别挤公交车的生活,在残联再就业了而已,笑。
baba,古时去景区的人多吗?
答:私有土地随便去,东北人去九华山占山住了十年都没被地主发现,后来把地主儿子收为徒弟,九华山及其周边逐渐成为宗教产业。
baba,孩子的智商真的随母亲吗
答:等啥时候豪门买智商排行榜通讯录由高到低逐个打电话问要不要嫁过来一起享福顺带生个娃啊,你再相信也还来得及。
感恩爸爸,一线大城市机场经验丰富。
答:看带不带国际二字,看是否经常起降国际航班,要是把洋人给降沟里去了,京爷好面儿,也丢不起那人,所以相关标准都不会太低。
后来呢?
答:后来啊,孩子过世,这么多年耗尽家财也耗尽了父母对家庭的期待,孩子父母各自去不同的城市打工,家散了呗,带孩子回去看看当年躺在床上的自己,体会一下父母当年照顾孩子时的苦痛无奈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