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和亲的公主会想念长安的什么美食呀?
答:美食不美食的无所谓,姑娘们主要是想吃肉啊,笑,游牧民族平时没有吃肉的习惯,一般都是以奶类为主的素食,牛羊肉那是用于与中原贸易互通有无的贵重资产,舍不得吃,嫁过去虽然也不是终日全素,但毕竟当地没有吃肉的传统,手艺还是差点,笑。

相关内容


师父好,以前游牧民族居然舍不得吃肉啊
答:汉人以吃牛羊肉为主,游牧民族在产业链下游,自己以奶制品为主食,肉类用于出口给汉人食用,在牛羊散养无饲料育肥的时代,放牧的产出率很低。

游牧民族为啥不吃猪肉啊?

答:牛羊吃草,但佩奇不吃素啊,落后的游牧民族养猪,太难了。

那时的孩子们都吃啥呀?师父,孩子不爱吃蔬菜咋办,老担心营养不良长不高。。。

答:那时候吃牛羊肉,孩子一般吃牛排,羊排,普通人家吃羊肉多过牛肉,游牧民族给汉人放羊,通过举荐科举上来的士大夫阶层外籍来华务工人员吃猪肉,肥膘多热量高,汉人不吃这个,所以便宜,性价比最高。

在内陆,农耕民族是无法与游牧民族共生的,不是被灭族就是被同化了,农耕民族缺乏优质蛋白和脂肪的摄取,身矮体弱,以素食为主的民族很难繁衍,几乎都被灭绝了,华夏族裔是个例外。道家人发明了豆腐脑豆浆豆腐干豆腐皮,在肉蛋奶紧缺的朝代,正是这些饮食习惯维系着汉族人的体能,族群得以延续。

多讲讲元朝吧师父。

答:定都大都是海陆多方有考量的,内部京杭运河水路畅通,外部元与140个以上国家有贸易往来,元的海军规模庞大,郑和的海军在印度洋也是用元朝海图,不过明朝系统性歧视商业商人,用官方朝贡贸易在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禁止了民间跨国商业活动,在禁商禁海的双禁之下,明朝陆权强盛,海权优势后勤逐渐丧失,造船技术到满清时期已失传,满清无法继承发展,索性也就不研究了。

感觉审美逐年下降,饮食也是吧?您说外国的分餐制度与古代华夏是一样的吧?
答:围在一起共餐是游牧民族带来的进食方式,以前不只分餐,还分桌,一个人一个桌子,现代国家人均资源有限,还做不到分桌,笑。

所以国外圈子内的推荐信很重要吧,圈子重要。
答:看平时不往来,但周五集体学习圣经周末一起教堂的...个体虽然看似散沙,但是群友之间的相互鼓励也是口罩期间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学习讲话,互通有无,多年后自己孩子的工作安排,自己的医疗养老陪诊安保,内部都能自我解决。

山人说的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国企职工生活大院的场景吗?会回头吗,这种生活?

答:那时候是特殊时期,被全世界封锁无法互通有无,全靠农民兄弟做同盟军不惜血汗不计报酬支持城市工业化建设,好粮食自己不吃优先供给城里,领袖敏锐的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小球带动大球,把友好交往做成既成事实,红色队友回天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门逐步开放,农民的血汗支持有了回报。

那么如果不借助房地产,在男孩时代,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

答:大唐时期用釜煮菜,铁锅属于奢侈品加战略物资,外销价格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产阶级200年不吃不喝的工资收入,宋代时搞重商主义,取消了铁锅的出口管制,游牧民族老百姓只需50年不吃不喝就能攒够铁锅钱,蒙元用国家力量大肆进口能煎能煮能炒还能背的大铁锅做为军需物资,实现了后勤餐饮高效化,跨境征战各种不服。今天明白了砸锅卖铁是啥概念了吧,等同于砸了自家豪宅抽出钢筋拉往废品收购站去换钱,笑。

师父啊,水浒里黑厮,为啥不用扶桑人做仆人啊,按地理距离及历史渊源能改是扶桑更近水楼台啊?

答:古时汉人比现在高,而那时候扶桑人的身高是今天公交车免票的身高,不太合适。大唐时期的陌刀是步兵随身兵器,对士兵的要求是一刀劈出,人马俱裂,能连人带马一刀切的,你可以想象这个刀有多大多重,平时得交给稍微有些力气高大一些的仆从打理看管,这是需要体力的。现在电影里骑兵冲锋步兵四散而逃的场面也是臆想,那时候游牧民族骑兵看见汉人持陌刀而立心里都直冒凉气,得绕着走寻找机会突破,没有敢面对步兵刀阵选择策马冲锋的,那样第一时间就会被刀阵剁碎,笑。

汉武帝是不是在唐朝时评价并不高啊,他把儒家学说带起来了,之前文景一直是黄老学说对吗师父?

答:那时候汉族人是吃羊肉不吃猪肉的,当时所谓的游牧民族,其实就是给汉人放羊的,数量众多,边境摩擦不断。前几任是用黄老之术治国,笃信物壮则老,所以一直把国力压制在巅峰之前一点,和光同尘,韬光养晦,到武帝时,儒家思想渗透的比较厉害,儒生们有家国天下的概念,有入世教化万民的理想,汉武帝的武力扩张,直接导致汉族户数减少四成,后期朝代更迭,人口数损失更多,大唐时期,才勉强恢复到汉代时的户数,这时距离汉武帝时期都已经五六百年了,且这户数是涵盖归化大唐的少数民族人口的,汉人数量依旧非常少。

Baba,那时候大家都普遍很富吧,儒生过的应该也很滋润,咋就嫉妒成那样了那么小心眼。
答:说明当时社会普遍营养过剩,少吃点舒服脑子也清爽,有信仰立着不伤根本,没信仰大家病态攀比吃苦,牛羊肉不吃比谁吃草吃的多,汉人由牛羊肉全肉饮食转为全素食,草原牛羊肉养殖者失业,饿急了的开始武装打劫。

感恩baba开示点化🧎🏽‍♀️傻娃现在听到汽车鸣笛或刹车心里都会突然一惊…
答:刚有火车时,铁轨附近的猪牛羊很多都被噪音吓死了,牧民们反抗无效,最致命的是,人们发现被噪音惊吓的牛羊肉质下降,非常难吃,直至吃过没听过汽车声牛羊的那一代人死了,再没有人记得那味道了,抱怨声才消失。

师父以前有贸易战什么的,满清与大明打过吗?

答:满洲当时是很初级的游牧体制,却有实力对抗明朝,其财政收入大部分仰仗于野山参贸易。满洲当时管制野山参,实行满族专挖专售,不许汉人及朝鲜族人采挖,努尔哈赤用山参换来了大量的白银粮食及武器,袁崇焕驻防时一直主张禁止山参贸易,但是没有被采纳,南方巨富离不开这玩意,后期虽然对满洲禁运,但是依然无法阻挡明朝商人的走私购买。满清手里掌握硬通货,所以明代将领无法断其财源,经济制裁达不到效果,此消彼长下,强弱易位。

牛羊肉做法和现在一样吗

答:家常做法就是拿水煮一下就飘香了,蘸点盐就可以吃了,那时候番邦人吃的猪肉由于生长环境比较差,有的异味比较明显,烹调的时候得用香料来掩盖异味,图省事的话直接油炸或爆炒,高温后异味就不明显了。

我打个岔,提到西域,是不是草饲的牛羊肉更健康啊,吃草的比谷饲的好?
答:牛羊说好什么好,好你咋不吃草......生态多样性没被毁灭前,草和谷物遍地,谷物是植物的种子,牛羊不同的时节食谱不同,自然迁徙,膘肥体壮肉嫩,后来生态破坏人心不古,易活的草籽种类被人为播撒,自助餐没了,被迫只吃草。

爸爸,以前奴隶苦吗?
答:苦,经常被虐待,有的被当作种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配种,战争时期还被派往欧洲与自由人并肩作战,然后集体抗议欧洲的伙食不如奴隶主家的好,当然在奴隶主家吃的也不好,几乎天天吃炸鸡,牛羊肉很少提供,以致当面问其是否吃炸鸡都成了嘲笑歧视......

Baba. 想不通,造假成本不会更高吗
答:餐馆用进口冷冻肉只是图便宜吗,为了口感的稳定。蜂蜜每年口味变化有时候不甜有时候辣喉有时候含水高发酵胀瓶,消费者受得了超市也受不了增加的投诉率,所以常年稳定的冷冻肉是很多牛羊肉馆的首选,用本土鲜牛肉走平价路线的馆子早被贫下中农淘汰掉了。

二十万的队伍难管理,苏大臂一挥说同志们好好干,年终奖有酒有肉。令拆迁队蛋疼的是,年终苏市长发的竟是一块块的猪肉,宋人日常只吃牛羊肉,猪肉几乎没人吃,价格便宜量又足,又被当官的给忽悠了........百姓把这肉叫东坡肉。不过百姓们倒不恨苏市长,水患后苏没有倒卖救灾粮,那年杭州没有饿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