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好玩的,如果我穿越回宋朝,水浒里面的人物是宋朝的话,武大郎多高啊?
答:武大郎如果在宋代的话是1米7左右的侏儒身高,比金莲矮不少呢,笑,黄帝内经里举例用的男性有八尺之士的说法,那是当时男性的平均身高。武松被小说家的笔墨形容为八尺之士,按宋代的尺寸,武松身高2.6米左右,目前人类合法刨坟刨出来的最高男性身高是3.5米。穿越有风险,穿错时代很可能被金莲唤醒喝药,笑。
相关内容
哥,是不是赚很多钱就会有女人了?
答:其实吧,这种谣言都是污蔑女性的,也是女人不喜欢你的借口之一,女人是不太看重钱,武大郎是有别墅亲弟弟在强力部门工作的当地知名个体户,放到现在一年几十万到几百万元的收入阶层,但还不是照样喝药......这种事得看个人魅力......笑。
那为啥武松打虎还被看作英雄的举措呀?这不是跟玩似的么,现代人想象力太贫乏?
答:宋代人身高已经逊于唐,远逊于汉以前了,小说里多是笔墨渲染,但基本也能看个大概,就如同今人影视剧的英雄人物也就是一米八五的壮汉外带两块大胸肌,两米以上小说家自己都觉得太高欠缺灵活度,但是在表现宋代生活的文学作品里,英雄人物身高2米是起步价,说明文人墨客在生活中见到的长人还是很多的,笑。
师尊,那加南大和美弟为啥也富足啊?
答:全靠邻居们的衬托呗。以前美洲的中心哪有这两位什么事啊,中心在古巴,西班牙时代是美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幽灵嘛,不是富庶的地方不去,蛊惑着人心,你看地主家的傻儿子良田千顷都谈第十个女朋友了,你却还停留在娱乐基本靠手的阶段,愣着干啥,赶紧去均分一下啊.......武松们都折了,武大郎们就显得比较高大了,笑。
师父,没有绝对吧,我条件差,矮,读书少,亲弟在县武装部,村里还是高看一眼的,我以后是不是能找个美女过幸福生活?可理解吗?
答:理解,武大郎当年也是这样憧憬的,笑。
师父古代人生活的水深火热吗,感觉很多都被篡改了,史书上的数据参考价值有限啊?
答:孟子里有篇散文讽刺齐人当乞丐每天要饭,还一妻一妾呢,市井文学里,武大郎卖饼就能养全职太太,笑。
长辈们就要劳作 说不听 劝不动
答:黄帝内经上说不忘作劳,意思是想养生别忘了还得劳动劳动,可见成书年代那时的人们已经不工作了,聊养生需要提醒读者该劳动还是得劳动一下的...万万妹想到有一天自己子孙后代都成了小陀螺飞转,养生都是要告诫提醒注意别忘了休息...
西门给武大足够的银两 武大再娶个老婆 就不用杀人了
答:哪那么复杂,金莲是被武松拒绝后才破罐子破摔,清朝三兄弟娶一个还很普遍,跟大郎好好说,讲讲优生优育遗传学,让大郎劝武松肯定好使啊,本来大郎是盟友,最后弄成了对手,智力问题,笑。
师父晚上好!在看86版聊斋,凡人跟狐狸精成婚生子好像挺正常的,人和妖,也行吗
答: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代人和鸟都能生,不过现在想这些有点远,现世畅想一下武大郎娶港姐就差不多了,再跨物种世人有些接受不能,笑。
一线房产的传家故事就是精简版的宫斗剧,当房产涨成天价时,你能保证自己的死法好过武大郎吗,饭前要不要银针试毒啊,孩子是真对我好,还是为了家产啊,我立遗嘱给老大,老大会不会着急继承今晚趁我睡着时直接作了我,效法康熙把遗嘱藏在客厅的吸顶灯里?
Baba,S65呢?
答:给武大郎设计的吧,身高一米九以上坐进去别说戴不了冠冕礼帽,就连扎个丸子头发型都能蹭到车顶,现代轿车造型往鲶鱼清道夫上设计,扁平化大众化,为了风阻油耗已经不要基本礼仪审美了,想优雅的坐个车都得考虑合适的发型......
木讷没啥表演才能的咋样才能混成网红,口才怎么练呢?
答:口才是为人服务的,极端追求口才舍本逐末。大家都沿街叫卖烧饼,武大郎那个矮子大家记得住,还有就是那个大舌头的结巴也让大家有印象,这么多年了,靠谱,放心,所以傻子矮子结巴就是这些生意人的金字招牌,其他小贩过江之鲫,没啥特点记不住的。
可是固化了,那些寒门的优秀子弟怎么办?会不会更难出头了?
答:明朝宰相严嵩出身贫寒,幼年求学时县里给免的学杂费,乡绅捐资助学,当地优秀企业家对其风险投资。至少当年的秀才事业遇阻会选择去青楼支持第三产业,不会产生下海与武大郎竞争炊饼市场的想法。你抢别人饭碗不容易,意味着别人抢你饭碗也不容易,笑。
为官清正廉洁,是积德积福报,宋是当时第一富国,范仲淹这位宰相的家财不比卖饼的武大郎高多少,范生前把俸禄捐了,儿孙也没什么余财,死的时候家里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当年儿子劝其在帝都多买房,范说房子是给百姓住的,你是大V,你喜欢谁家宅子,谁都会高高兴兴的请你去做客游玩,买房做什么用呢?
师尊,那为啥武大郎能安心卖烧饼,还能让娇妻住大房子当全职太太,那时候没有恶性竞争?
答:进价5毛,售价1块,利润是五毛吗,最大的开销是房租水电人工,大郎有自己的土地,没有那些莫名的税费,然后整个社会阶层固化,文人不会下海去做买卖,各自阶层井然,工人的孩子还是工人,店主的孩子依然是店主,然后匠人精神就出来了,扶桑一千年以上历史的企业有几百家,家业世袭绵延不绝。
三国里周瑜属于比较耀眼的类型,周瑜以雅量而出名,不过周瑜的后代把小说家往死里得罪,于是小说家关上门愤恨中用笔墨刨仇家祖坟,笑。周瑜属于天生的小说主角,十几岁就是海军司令,抱得美人归,娶了小乔,扎个亮骚的头巾摇一摇扇子,敌军就给跪了,这么年轻的人生赢家,让后世寒窗苦读夜夜盼女鬼上门好好聊一聊斋的才子们情何以堪啊,所以后来看到有人挑头诋毁周瑜,才子们都装作没看到,慢慢的周瑜气量狭小的形象就随着通俗读物深入人心了。
继续,除了龙,还有很多异兽收录在山海经里,山海经中国人是当作神话来读的,现在都是学龄前儿童在读,画册而已。殊不知古代能称作经的著作,每个字都是不能改动的,表意是准确和严格的,经代表着是绝对的真理,例如道德经,黄帝内经。不只是我们,封建社会时期知识分子也觉得山海经写的太荒诞,于是删删改改,有的太荒诞的篇章干脆直接剔除不收录。美国人心眼实,把我们认为的糟粕拿回去当真理看,按图索骥找到了很多宝藏,公布于世的,比如山海经里明确记录了美洲大陆的地形地貌,山脉走势,人文景观。 我不反对用国外的先进知识来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常常用的是人家的二流科技知识来污蔑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国的针灸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诊疗体系,塔罗牌算命的已经协会化,早就制定了从业者道德公约,鬼怪亡灵的音频视频证据十年前就已经在知名媒体的监督下采集并播出了。
@390955456 2012-9-12 17:38:00 楼主你好,今天由于脱发去看了一位老中医,老医生说由于体质阴虚导致的,这段时间多吃鸭蛋少吃鸡蛋,但是刚刚看到您说吃鸡蛋那一段感觉很矛盾,楼主您怎么看阿?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m.tianya.cn ----------------------------- 黄帝内经大略讲了五行阴阳和七情致病的理论,没开具体的汤药方,这是为啥?如果看帖子,在开始讲站桩之前,我讲了很多为人处世的见解,那其实是“心法口诀”,站桩拍打是“具体方法”。即便每天把桩站好,但是每天找人吵架生闷气,那离病也不远了,阴阳五行七情没有理顺,用草木金石血肉有情之品治疗的疗效也很难巩固,可能过几年之后身体又虚了,而身体虚了,又反过来影响自己的心情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陷入恶性循环。只有真正把做人做事的方法自己悟通了,配合一些辅助方法,才能真正达到阴平阳秘,精神面貌和身体都会安闲,普通人达到这个程度就挺好。不过这还是所谓的着相,离真正的修行还差的很远。
想问先生一个问题很久了,人为什么会得bipolar disorder? 这种病到底是基因决定的,还是如抑郁症一般,由后天的经历诱发的,抑或两者皆有? 医学界到现在也没个说法,没有治愈的办法。在下从二十三岁开始吃药,一停药就生活被打乱,无法工作,不能出门。(我是二型的,偏郁)。医生说要终生服药,好转后可以减量,但不能停。 现在接受的是鸡尾酒疗法,一种药治抑郁,一种情绪稳定剂,晚上是镇静剂。 站桩对此有效吗?先生是否有治愈的良策? ----------------------------------------------------------------------------------------------------------- @小不分的困惑 79215楼 2013-03-13 00:34:00 这里的问题上千,民间疾苦可见一斑。祷告先生有缘能看到小小的我的困惑。 ----------------------------- @剑禅社 79227楼 2013-03-13 00:46:00 狂躁症和抑郁症一直以来也觉得束手无策,即使穷一己一生心血,也不知道能帮上几个,个人观感上直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 同求山人,乃至其他仁者高士,不拘一格,惠泽万民家庭与水火,拜,再拜。 ----------------------------- 所有的常见病几乎都能从黄帝内经上找到病因和治疗方法。比如冠心病脑血栓心肌梗死,病因在哪?内经上已经说了,形乐志苦,病生于脉。身体安逸,缺少活动,并且心情不佳,操心操多了,血管脉络就会出现问题的。心梗脑出血后遗症的人只要情况允许,儿女就架着老人出去强迫走路去,让患者“劳形”,“形苦”。形乐志苦,不只是现代人吃饱了不运动,魏晋喜欢清谈的贵族也是这样,吃饱了也不运动,找个地方一坐,要么绷着脸装酷,要么非议朝政,天天如此,几年之后,心脑血管病都找上门来,坐着坐着就死了,这和现代人打麻将打着打着就死了,伏案工作写着写着就死了,是一个道理。形乐志苦,长此以往,身体血管大面积堵塞。 和血脉有关的慢性疾病,病因可归结为四个字:形乐志苦。要是碰着明医,知道肝藏血,从肝脏入手调理,配合运动,血与血管的病症同时调养,很多心脑血管病都是可以康复的。 抑郁症只是西医概括的病名,需要找个明医具体辩证施治。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所有常见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黄帝内经上都有论述。黄帝内经是人体的说明书,里面不但告诉人们如何使用身体,同也对如何维修保养身体做了说明。
讲个趣事,在大多数的朝代,有名的庙宇都是不乏良田和黄白之物的,于是有一些识文断字而又考学无望的妙人就对其动了歪心思。事先背几本佛经,选中一座大庙去做小门徒,做个五年十年的扫地僧,期间说自己目不识丁,交往的朋友也都是粗鄙之人,直到算着日子看方丈快要圆寂了,妙人突然大叫说自己昨夜被佛祖请去喝茶,佛祖和自己谈心,搞得自己一不小心开悟了。当着众出家人的面,妙人可以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于是整个寺庙沸腾了,目不识丁的人突然把经书说的有鼻子有眼,这么粗鄙的人居然变成了这样,不是神迹是什么,于是大家争相膜拜。妙人最后也众望所归,理所当然变成了高僧大德,五年十年的就从小学生混成了博导,你看人家这职业生涯规划的,笑。 这种天启神授之人不全是西贝货,一些宗教经典和咒语在通过正常途径无法传承时,便会被封印在世间某处,待有需要时,便会出世,一些被选定的人就会如醍醐灌顶般回忆出来,把其传承下去。有的被封印在山洞里,有的被封印在法器里,有的还会被封印在人的灵魂里,在藏地就有很多唱诗人,不学而知,很长的史诗可以滔滔不绝的吟唱出来。这种人成了经典和咒语的直接载体,有点像移动硬盘吧?笑。 常人感叹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在穷中即病中。穷和病在智者眼里是一种考验和机缘,很少谈论鬼神的儒家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某人必先怎样的话,天启唱诗人之前大多是得过重病,康复后可以滔滔不绝吟唱,洪秀全大病一场后有了神通,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数见不鲜。 这些东西离常人看似很遥远,其实很近。在贫穷时,在疾病时,聪明人会反思自己过往的生活,痛改前非,积极面对,在智慧和毅力的指引下或勤劳致富或坚持锻炼康复。一些武术名家,一些学佛修道有所成之人,一开始大多是因为得了不治之症,而后才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做出改变。 有些境况,放眼望去,用常理判断已是绝路,但是只要不放弃,总会找到出路。对于一些著作,有些人喜欢在故纸堆里对其做考据,从史料佐证西游记的作者不是修行人,也考据出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甚晚是后人假托之作。其实重要的书籍经典会以一种看似神奇的方式传承下去。同样,人这一生中也充满诸多机遇,只要用智慧坚持守候不放弃,希望总会来临。古时有名的绝杀大阵都会留下生门,给人以一线生机,这并不是因为布阵者良善,而是天道本就是如此运行的,在智者眼里世间没有绝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