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 聊聊志摩和林的事情吧

答:志摩与林相遇于伦敦康桥,恩爱缠绵,回国前考虑国人的眼光不得不分手作别,但林对志摩念念不忘,书信往来不断。扶稳,这个林不是小林哦,是小林的长胡子爹地老林,在康桥的那段时间里,老林扮演硬汉,志摩扮演娇妻,so,再别康桥是写给......but,以现代人的诗词造纸看不出这是女性视角的柔美诗。轻轻的、新娘、柔波、艳影、挥一挥、甘心做一条水草,如此遣词,女性的顾影自怜跃然纸上......讲这首诗时学生总会问老师为什么诗人会把河边柳树比作新娘啊,这回明白了吧,笑。

相关内容


山大baba,为啥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答:是ADT响了吧......嗯,这个笑起来有一定难度,需海外生活经验,笑。

唐人最为推崇的乐府诗,是木兰诗。华夏女人的古典美不在于仪态妆容,品味华夏女性的古典美,一首木兰诗足矣,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很多唐人读这诗时眼圈都是红的。华夏的兴亡不在于有多少好男儿,而在于还剩下多少这种女人,这种母亲,这种妻子。

为啥男人会对前女友放不下,女人对前男友是再也不想见呢
答:抽屉里那一堆淘汰了的旧手机,也对与主人朝夕相处的时光念念不忘,而主人有了新款,不想再忍受那些使用卡顿开机缓慢关机随机不频繁充电就罢工的日子,旧爱难再爱。

放了三年以上的火腿不会坏吗?
答:涂抹盐了,盐就是古人用的防腐剂,富人用糖,皇室贵族用蜂蜜,吃的蜜饯就是,把果干放进蜂蜜里泡一个月以上再吃,用于培养肠道益生菌,所以帝都特产是果脯蜜饯,慈禧还把这吃法告诉大不列颠皇室,今人不知道的是两国皇室当年居然还有书信往来聊家常,笑。

爸爸,安全感也是世俗灌输的吗?
答:就跟家庭一样,需要有人固定耕种这片土地并向上奉献自己的所得,家庭是宗教对信众的要求,普通世俗之人野果野谷都吃不完,谁没事把自己固定在土地上,多辛苦啊。普通世俗之人逐水草而居,月月吃新鲜不重样,只有加入宗教组织才有固定家庭,每天劳动,普通人没家庭,不受约束,也没人约束。

为什么故事里是“僧敲月下门”呢,还是觉得“僧推月下门”比较合情理呀

答:诗人当时还未还俗,月夜不带司机秘书啥的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年轻和尚后写下这首诗......白天看到韩愈出门的仪仗车马便开始拦车吟诗,韩愈是组织部一把手啊,有选才之责,当然要see see了,韩觉得还是用敲比较好,用推嘛,你这是进自己家门啊,你们关系有这么好吗,孤男寡肉的大晚上不睡觉......

师尊,那为啥武大郎能安心卖烧饼,还能让娇妻住大房子当全职太太,那时候没有恶性竞争?

答:进价5毛,售价1块,利润是五毛吗,最大的开销是房租水电人工,大郎有自己的土地,没有那些莫名的税费,然后整个社会阶层固化,文人不会下海去做买卖,各自阶层井然,工人的孩子还是工人,店主的孩子依然是店主,然后匠人精神就出来了,扶桑一千年以上历史的企业有几百家,家业世袭绵延不绝。

最后欺负小师妹的打回去了吗?

答:小说情节,笑,后来被王立一锅端了。王立本来不想插手,珍宝岛冲突前,刘卫红接见过的一个士兵参战,本以为已经光荣了,多年后得知被俘已经释放了,刘卫红去村子里看望,发现他是双眼眼珠被抠出来后才被放回国的,刘卫红看后大笑,与他打趣几句开了不少玩笑,愉快的作别后,刘卫红路上咬着牙冷着脸一言不发,开始琢磨去动员王立,谋划如何让其出来一人灭一国,这个隐患得趁自己在时彻底解决,不能留给子孙,笑。

天了,我的真命天子会不会是一个长满脸胡子的男人啊? 捶胸,捶墙。平时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有胡子的男人,小学时候,学校好像总是挂着很多长着大胡子的外国伟人,每次上课开小差,我都发呆地盯着他们胡子想,他们是怎么打理梳胡子的? 怎么梳啊? 一蓬一蓬的,吃饭会不会沾到油啊? 饭粒会不会掉在上面啊? 胡子可以扎起来吗? 他们的妈妈不说他们吗? 问题太多了,我不记得了。神啊,您说我会不会真的嫁给长胡子大叔啊?

答:现在的外国饮杯多是阉割版的,以前男人蓄须时代,外国茶杯里烧制有挡板,喝茶时可以挡住八字胡,只让茶水流进嘴里,笑。

小傻娃问我为啥不叫胡马渡阴山,阴山是战略要冲吗?我回答不出,请您给讲讲?

答:汉代阴山北面是今人印象中的匈奴逐水草而居的景象,被匈奴实际控制的阴山南面的气候比今天苏杭要更温暖湿润,所以冬天可以在此放牧,马牛羊吃饱喝足微风拂面,冬季死亡率比在阴山北面降低一半。那时汉人主要吃牛羊肉,中原林地草场的高品质肉类无法满足人口消费需求,肉类越来越依赖进口 ,取得对匈奴的军事胜利拿下阴山以南后,低端放牧业及配套产业转移回国内,匈奴没了冬季牧场无法在牛羊数量质量及价格上保持优势, 失业率飙升,经济随后崩溃。

  讲讲大唐年间的历史故事:  圆观,河南洛阳的一位出家僧人,在修佛法之余,喜琴棋,擅经营寺院田产,很富有。  李源,山西人,父亲是正部级的官员,唐中叛乱,父被乱党所杀,李源被俘虏,流落于民间,后被救,万念俱灰,捐家产,到圆观所在寺院常住,虽未出家,但是也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与僧圆观为莫逆之交。  时光如水,三十载岁月匆匆,直到一天,两个人商量着去寻仙药,圆观欲往长安,李源坚持去宜昌,两人为此事争论了数月,圆观坚持不过,遂随李源走水路去宜昌,船沿河行进,见村妇结伴去河岸取水,圆观忽掩面放声大哭,李源惊而问其究竟 圆观答曰 这群妇人中有一位已有多年身孕,迟迟不能临产,就是因为我没有去,如今见面相逢,就不能不去了,只好与君作别了。请君用符助我入胎,死后把我葬在此村后山,我出生三天后你来看我,如果出胎时还能坚持不迷,当会识得君,并对君一笑。此后的第十二年中秋,我们相约在杭州的三生石前再相会吧。  李源此时痛哭流涕,后悔不已,事已至此,来到妇人家,告诉妇人家族此事,妇族人狐疑不止,李源画符,圆观沐浴更衣后坐化,天现彩虹,少顷,妇人临盆,婴儿啼哭而不止,三天后李源前往,婴儿被抱出,遂停止啼哭,对李源欢喜微笑。至此妇人全家相信此事,出资厚葬了僧圆观。李源孤身落寞回到寺院,潜心修行。  十二年后中秋,李源去杭州三生石前相侯,这时一个牧童骑牛经过,李源假言试问:刘兄别来无恙?牧童喜到:李公子真是信义之人,十二年了还没忘这个约定。宿缘未了,所以相见。李公子仕途未尽,你我殊途,就不相留了,等公子仕途终了,自会有相见之期,说着牧童渐行渐远,并吟唱到: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再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潸然泪下不能自已,任由牧童离去。  多年后李源被授左谏议大夫,李源坚持不受,当天于寺中坐化。  沧海桑田,缘定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