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的微商朋友都坐不住了 问他你天天下单你闺女能吃得完吗

答: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买,不买生不如死啊,我买故我在。下单时的乐趣,还有拆包裹时摇奖般的感觉,那感觉都是实体店给不了的,笑。

相关内容


啊…这,草根为啥那么急😂😂😂
答:以前没拆过包裹,当然急了,关心投递进度,天天有快递的,也就不急了,让小哥先把快递放门口,有时间再慢慢拆 ,笑。

电商兴起后,花钱可太容易了,购物的乐趣变成了拆快递的乐趣。
答:比满清皇帝翻牌子的乐趣大,翻牌子都是名字朝上,帝王皱眉头挑来挑去平衡娘家外戚各方势力,而拆快递类似拆盲盒,盒里都是自己精挑细选过的爱妃,只要不被快递小哥一路虐待,拆出来的几乎都是惊喜。

现在电话诈骗嗷嗷的,稍微单纯点都是人生耻辱

答:话术可以,普通话不行,容易被北方人通过口音识破,最大的短板就是英语太烂无法开拓海外市场,海外电话诈骗的大哥是阿三,能出好多本教科书的存在,那把亚美利加老百姓骗的生不如死......非物质文化遗产般的存在......

农村人的心咋都那么狠了
答:小伙子们骑摩托车隔三岔五就来扫荡一回,专挑没年轻人的村落,还经常给留守的老太们送温暖,老太们实在忍不住了,被折磨的生不如死,缝在褥子里的几百块钱也没藏住,钱没了名节没了连院子里的狗也被顺走了,到老了啥啥没有一场空。

在大城市生活呢?是什么样的社交环境
答:不喜欢社交的占多数,乐趣嘛,拆包裹算一项,盲盒的乐趣,当然如果能不接到快递的电话就更好了,扔门口最好,已不适应语音接电话,现在更苦,得去快递摊位自提,剁手青年隐藏了很久的真身得展现给小哥了,有点忸怩难为情,是的,就是老娘我平时有那么多快递...

baba,请问鹤该怎么和鸡相处呢
答:饲料里被下毒,生不如死,疼的可哪啄的时候躲远点就行,笑。

师父昨晚得知我爸出去找小姐,我妈也管不住,一心在家帮我带孩子,请问道门允许男人嫖妓吗?

答:不允许。

衣服之类。。实体店死不了吧,比如zara,优衣库,个人感觉买衣服从不在网上买

答:所以凡客诚品就逐渐淡出视线了。衣服对于女性来说属于冲动消费,感官体验很重要,逛街看到高跟鞋,穿不上穿不了没场合穿不要紧,喜欢啊,买回家摆着难道违法吗......看到特价的男装也给老公父亲弟弟什么的一人来一套,能不能穿先不考虑,明天再买就没特价了。网上买衣服对于女性来说,看尺码参数是最残酷的,对于数字没概念,还要拿尺子比划,看评价图片上身图,比较色差,准备提交订单时发现身高1.45米的阿姨也买这款旗袍还收物还图,一口老血喷在手机上,一晚上的数学补习课前功尽弃了。

师父,退烧药能吃吗?
答:退烧药可以有效延长病程,笑,身体越好抵抗能力越强症状越严重,特别是那些市区练长跑的健身房举老铁的,不少都生不如死。

傻娃这个月的工资要贡献给双十一了吧,还未收到包裹呢,双十二又毫无征兆的到来,白天还理智冷静的皱眉,买,还是不买,这是一个问题,深夜就狂热的宁可买错,不能放过,买买买。

师父,您说是不是我们经历的苦难在历史上来看都不算什么?
答:汉代鼎盛时期人口几千万,到三国时代就剩下500多万了,自己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重要,笑。

同样的口罩抗原和罐头,已婚人士该如何送会让对方开心些呢。
答:找个好看的闺蜜转赠给他,大概率开心到爆...嗯,是吧,还是让自己开心更重要吧,他的开心得服务于自己的开心,否则他还不如不开心,是吧,笑。

持续时间短还不够,范围也要尽量小吧
答:其实能在覆盖范围内的是有福气的,皮肤痛觉信号还没传递到大脑,肉身就已经汽化了,所以是无痛的,范围之外活下来的比较痛苦,不少都生不如死的,笑。

师父,演员为啥要有艺名啊,真那么重要吗?

答:北方的喇喇蛄在餐饮界一直是吓哭小姑娘般的存在,自打在餐饮界用上艺名大头虾和小龙虾后,白领闺蜜们周末就约起了,笑。

研究黄白保值意义不大,几十年前一小瓶抗生素能换一黄花大闺女,现在更严重吧,生活中有几个人能离开抗生素呢。所以健康与大脑里的智慧,才是保值的根本,以前人说家财万贯,不如学富五车,是有道理的。

baba,男娃呢?感觉男娃天天荷尔蒙分泌过剩,动静大的像拆家一样。
答:哈士奇本是在极地冰原里绽放生命力的,现在被关在两室一厅里还怪其拆家,要是没有旺盛的精力及过分的好奇心,怎么在茫茫雪原里陪孤独的大猴子,笑。

看大家问了很多问题,讲讲智利首都-纽约市的城镇化历史,从中可以一并回答大部分傻娃的疑问,算是年终的一点心意。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纽约的耕地开始流通,巨无霸的农企携裙带小企业租农地几十年,支付租金。失地的纽约农民拿到补偿后进城买房,由于补偿金额有限,只能买在偏远地区。期间伴随小金融机构隐形破产,开发商没奶了,鬼城开始双11促销,9.9包邮好评还返现5块,州政府趁此低价团购鬼城,获得返现后,联合巨无霸农企,用手里连片的鬼城和返现的钱换取村子几十年的土地使用合同,于是整村村民迁入鬼城,鬼城问题也得以解决,各方都得了实惠,城镇化大踏步前进。   当年纽约农民自认为精明,土地的租金张口开了天价,但是没成想农企爽快,支付的痛快。若干年后,大企业拿着政策享受了巨额的耕地补贴,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土地种的并不好,导致粮少价高,于是怂恿纽约州政府大力进口粮食,同时大规模推广种植外国新品种粮食以增加产量。 华盛顿决策者也多次给员工加薪,当年看似不错的土地租金已经被稀释,不过几次加薪后,纽约中坚力量,仍然可以吃饱。进了鬼城的纽约农民也不错,靠着廉价新品种粮食也能吃饱。至于当年拿着钱却不进城的,那就看各自的造化了,还有一些有远见的,抱着土地死不流转的,下场请参考纽约的钉子户,纽约拆迁队的效率那是有口碑的。城市里也有受害者,一部分从城市出发组团自以为看透大势去占农民便宜的有钱人,被村民打得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纽约农民的武力值和智商远高于预期,大企业有美联储加上拆迁队才敢去接触农民,一般的城市小产占不到便宜。  农民拿着钱进城,成了市民,眼界宽了,已经意识到当年拿300万买商品房不如回村里盖三间房的思维是多么幼稚,:纽约乡村所谓的永久产权居然不如纽约市七年产权的商品房坚挺,纽约乡村永久产权,还不是说没就没,而纽约市区的商品房虽然写明只有七年使用权,但是到期后谁敢去拆,那里住着施瓦辛格住着格林斯潘,村民更意识到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重要性。于是农民萌生了换房的想法,想和施瓦辛格住同一座城市,有面子,有尊严,有安全感,不过开始卖房时却发现没有接盘侠,只能自己为自己带盐,接最后一棒,而纽约的房价多年前就开始上涨,如今抬头看房价,太高了,都能治颈椎病了,于是也歇了换房的心思,继续交着国产稅吃着进口粮,农民也知足了,想想当年纽约工人从乡下回城没几天就被大批赶出工厂,一夜之间从联邦的主人变成了卖盒饭的和特殊服务业从业者,用血汗供崽子上学看病找工作,慢速原汁机,一榨二十年,对比之下,农民也不再抱怨了。 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这就是历史,也是未来,希望傻娃们从中能得到启发。

山大,那些事业丰收加爱情甜蜜的人是不是只存在故事里?
答:菲律宾女性在当地日薪20元,月薪1000元羊币就是能让同龄人羡慕的高收入了,所以什么是事业丰收,很多时候是个比较级,国内月薪2000元很多人还觉得活不下去生不如死呢,笑。

Baba,如果碰上了校花老爸回来换灯泡该如何应对?
答:叔叔好,我爸在我爷爷五岁时就去世了,我妈一个人把我拉扯大,至今单身,她一直说你长得帅,今日百闻不如一见,果然好帅,你先让我穿好衣服,我现在就去把我妈叫过来咱家一起吃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