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有黄鱼的,大多是那时的资本家。那时侯要靠一代人辛苦耕作,有钱后第一选择是买土地和马匹,这两样都比较保值,晋身为地主后,便是娶姨太太赌博抽烟,能越过这几道坎的,会考虑在城市买铺面投资实业,这时候家里的黄白之物才会多起来。

如果有家传的银饰品,不要傻傻的去银楼里融化后打成新款,那个年代的工艺比现在的银子值钱,凝结在上面的劳动时间和强度高于现在。还有大黄鱼小黄鱼,也不要按金价卖,到现在都成了古董了吧,想必价格也远高于黄金本身了。

当年确定第七舰队已开进宝岛海峡之后,志愿军才去的高丽。说舰队是保护校长的,而校长差点被气死。多年之后艾森豪上台,第一份国情咨文就宣布舰队撤出,理由是舰队是一道屏障,当年有效的阻止了校长反攻大陆,避免了根基不牢的红朝两线作战。舰队用咱纳税人的钱去保卫红朝,怕是余则成出的主意吧?

当年还有一个折中方案,如果不同意史皇对满洲的权力,可以由高丽的金家来管理,把满洲划给金家。这是罗刹的一贯思路,当年德国分治,红色德国的生产力水平高于西德,但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因为主要收入都被史皇拿走接济第三世界了,这叫国际主义。领袖是民族主义者,坚决不同意把满洲划出去。

领袖去罗刹,被史皇晾了一周没人接待,领袖要求很简单,保证五年和平,新国家修养生息。史皇说行啊,俺要对羊肉串和布达拉行使权力,对满洲行使权力。羊肉串地下是油气田,布达拉是屏障,满洲的重工业占全国的一半。有时侯并不是像老百姓想的,你叫人一声老大哥,人家就能把你当兄弟的。

其实当年的民国比之高不到哪里去,民国出了很多大师,文学音乐建筑绘画,大师辈出,知识分子待遇很高,民权也高涨。有什么用,扶桑人来了,妻儿被凌辱虐杀,这时候大师在哪里,老百姓恨透了天天高喊民生权利待遇的知识分子,更讨厌大师,打心眼里希望出现一个铁腕人物。这就是当时的民心。

七八十年代还有很多人自立为王,懂点文化的还宣布过年号呢,笑,不过都是村级的,没劳驾兵哥,管片民警靠榔头就灭国了。陛下舍得花钱去镇上给妃子们买头巾,有时为了攒钱舍不得坐车,直接步行去,却舍不得买西瓜刀搞国防,后来好好的国家被两个片警给灭了。

国内的服装市场其实潜力还很大,从不管多大年纪的姑娘都以背着碍妈事、哎呦喂、哭泣等包包为美就看得出,市场还远没有细分。细分后的市场,黑丝御姐会选维秘,清音萝莉则倾向于蜜桃派,如此,各个年龄层都有自己的品牌,可惜国内企业没有远见去深耕细作这个市场,认为卖服装不赚钱,把市场拱手相让。

优衣库衣服也贵,一件衣服打折后也要大几十元,真正体现其核心成本控制能力的是旗下的GU品牌,售价低的令国人瞠目结舌,这才是未来华夏服装电商的劲敌。如果没有电商的快速崛起,现在华夏服装企业坟头早已长满杂草。以前华夏制衣企业嫌卖衣服利润低,蜂拥去炒地皮,现在回头发现连老本行都做不下去了。

所以看现在的一些所谓大师,把自己包装打扮的,举手投足间,佛道气十足,还称是某某转世,估计是受港台武侠神话剧毒害已久。真正高人圣人的相貌,被归为传统相术里的异相,很难被世人所模仿,见过异相的人更是有限,所以老百姓常说真人不露相,也常说人不可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