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品质保障的蛋黄月饼、蛋黄酥平时少吃些,别当饭吃,一些里面都是加了苏丹红染色的。

今晚吃了啥?玫瑰馅月饼半块,炖燕窝一盅。嗯 还玩了猜手机的游戏,挺好。

偶尔也赏一些比较有艺术气息的画作。

小姑娘把男友的书包摔在地上,哭喊道,再也不帮你写作业了,我帮你写了一个假期作业,结果你去找那个零零后的老女人,男友酷酷的用手擦干姑娘的眼泪,郑重的说道,我怎么会喜欢那么老的,别哭了,等咱俩小学一毕业就结婚......以前被这种桥段的是九零后,以后一零后还是这样,笑。

目前国外的hpv疫苗,适合9岁到26岁的女性,年纪大的非处女接种其预防宫颈癌意义不大,推荐三十岁的阿姨四十岁的大婶五十岁的阿婆接种的那是商业利益考量,真被忽悠的去接种,坊间术语叫做 被马扁了。

几万十几万闲钱投资什么好。要知道有这种数目闲置资金的多是普通劳动者,如果有个普遍适用的暴富项目,那谁还来工作呢,搞传销的被宣传投资几万十几万就能获利千万的,多是没想明白这个问题,没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简单思考,自己在社会什么位置,自己是谁,自己算啥,有啥一技之长及特殊贡献,凭啥动动脑筋找个项目就比辛苦工作一辈子的人富有了。所以想赚大钱想暴富,起先还是要从体力劳动入手,积累经验,先别操资本家的心,还不到用钱赚钱的阶段。

古代的婚姻女子是否幸福,冷暖自知吧,今人揣测多半不准。就如现代婚姻这么好,为啥多妻制下的外国女子不组团嫁过来过幸福生活一样。大城市土著有多大比例干重体力劳动,多是外地人,不上班的土著常见,有些上班也只是当个差图个体面,不靠这个养家,这是现今的情况,当年强盛,有大量的外国人,清明上河图里有多少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人农人今人不知道。以前汉族女性生活优越,不事生产,婢女多来自高丽,仆人则世界各地的都有。

现在的伴娘是中外结合,各地都按自己的习俗来,不中不西。古时的婚礼是宗教仪式,家族联姻更是大事,嫁女过去,要陪嫁有管家夫妇及其子女负责新娘子的起居吃穿,生男孩则由婆家来养,金钱衣物等从婆家家族支取,从帐房领取银两,生女孩则抚养开支主要从新娘子的嫁妆中支取,不占用婆家资源。嫁妆一般在婚前由两家人一起商议,例如哪几条街道的铺面哪个地方的田宅做嫁妆陪嫁,都是婚前就划定好的,所以门当户对的新人在很大程度上经济上是各自独立的,不存在谁占谁便宜,谁养谁的问题,通常陪新娘子从小一起长大的贴身女婢也要随嫁,就是现代伴娘的原型,新娘子不孕或者不想怀孕,则由伴娘顶上,好歹也是自己人,最大限度的减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才色双优的年轻妾室对家庭资产及子女继承权的威胁。